您的位置: 首页 » 佛学漫谈 » 法师开示录 » 果振法师——简谈佛教起源
果振法师——简谈佛教起源
编辑:蓁山观音寺 日期:2018-06-03 08:00


 

果振法师简谈佛教起源



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(佛陀),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,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。


释迦牟尼的父亲是释迦族的首长,母亲摩耶夫人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,在蓝毗尼园产下男孩。相士听闻太子出生,进宫预言太子将会成佛,他的父亲为了避免太子出家,便从小让他远离苦痛,一直在优渥富裕的环境中生活。


七岁开始接受学业培养,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为妃,生活奢靡,无忧无虑,不知人间疾苦。


一日,太子从四门出游,见生老病死四苦,深感人生无常,而决意出家,想要追寻真正的解脱之道。


佛陀以六年时间深入极端苦行,摧残自己的身心,但最终发现苦行无法达到觉悟与涅槃,所以他接受了牧女的乳糜之供,闭居山林静坐。


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,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,静思默想。他发愿:“我不成正觉,誓不起此座。”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,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,经过长时间的思索,他豁然大悟,得无上大道,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。

果振法师表示,没有哪一种快乐是可以一直陪着你,五欲之乐都是短暂的,转瞬即逝的,而佛教追求的是永恒的快乐。我们有三大障碍:执着、妄想、分别。我执是痛苦的根源之一,平时可以多观照自己的情绪。在生活当中每天有很多妄想,因为妄想,所以会心浮气躁,心绪散漫。佛教修行有专门应对这个妄想,让你获得平静和欢乐。


不要把佛当做高高在上的神圣角色,佛教讲求究竟平等,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。佛翻译成中文可以解释为“自觉、觉醒”,我们可以通过佛法,找到解决轮回的办法,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。佛教不是唯我主义,你可以选择用佛教的方式成佛。


果振法师讲解义工服务理念



义工就是人世间的菩萨,他们所作的都是帮助别人的大慈悲。


蓁山观音寺每天有很多居士发心来做义工。


佛教讲布施分为三种: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


布施不在于多少,而在于发心,一种慈悲心。


观音寺鼓励大家发心来做义工。做义工是一个让生命发光发热的过程,体会无我奉献的快乐。观音寺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做义工的平台,希望大家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,多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,让生命得到净化,让心灵得到提升。恭听佛法可以洗涤净化精神世界,让我们的生命走的更高,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,去寻求真正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