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» 佛学漫谈 » 佛教文化 »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(6)
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(6)
编辑:蓁山观音寺 日期:2018-11-14 06:00



【应自设供,供养于僧。岂损他供,自害善器】:


来到寺院以后,应该自己布施各种物品供养僧人,以培植福田。僧人的日常用品来自十方供养,唯有僧人使用才能使供养者的福报不断增大。而居士无法消受十方供养,若擅自使用僧物,违背了他人的供养之意,不仅损害了他人的福报,也侵损自己的福报,造成自己修行上的障碍。

这里主要说明的是未经寺院许可,不得使用专属于僧人的床座,或擅自使用三宝物品。要珍惜寺院的一草一木,一针一线。若为护持三宝而住在寺院,经过寺院同意,可使用一些日常用品。

《资持》解释说:【三有缘暂宿等法有五,初护毁损。注云他供,即卧具等皆他所施故。善器即自身堪受道故】:

第三部分“有缘暂宿等法”,说明在寺院居住时所要遵守的规矩。《事钞》对此主要说了五点,分五个段落讲述。首先要护持寺院一切物品,不许毁坏损害。小注所说的“他供”,是指出家人的卧具等物品皆由信众供养而来。“善器”即是指自身能够接受道法并依之修道。

《事钞》:【并调戏言笑,说非法事】:

能在寺院住宿,应作难得想,生珍惜心。晚上休息前,可念佛、拜佛、诵经或者打坐,要充分利用这难得的大众熏修机缘,一心办道。不应与人闲谈嬉笑,说一些与佛法修行无关的事情。否则不但影响自己的修行,也容易让他人起心动念。特别有的人已经在寺院住久了,对世间的一些情况不了解,心里本来非常清净,若有人跟他闲谈种种世间琐事,或跟别人谈说被他听见,勾起他对世间的思念,这过失是非常大的。所以寺内一般都立了规矩,严禁随意在寺院中谈论国事、家事。特别是不得谈论有关私人的谣言、传闻、幕后消息等。同时应守好口业,不能随意评论在寺院的所见所闻,不能没事就评论一番,也不得说居士的过失,更不得说僧人的过失。不得说四众过,这都属于说非法事。要牢记言多有失,说多了就容易造口业。

【沙门未眠,不得先寝,为除憍慢故】:僧人还未就寝之前,居士不得先行休息。这是为了去除人的傲慢之心。人的傲慢心很容易生起来,如果别人没有休息,自己先躺下了,有时就会很得意,觉得自己占了便宜,或者比别人强的心理都会生起来。

现在寺院都会规定晚上休息的具体时间,打板后大众一起休息。故居士在寺院住宿时应该遵守寺院规定的作息时间,不可提前休息。若有病,可以开缘。

【又勿坐僧床席,轻侮僧故。俗中贵士之座,犹不许贱人升之。况出世高僧,辄便相拟】:

前面提到过,古代的“床”有两个含义,一种是指休息的床铺,一种是指简易的坐具。而且也不能随意坐在出家人的床或者座位上,这是对出家人一种轻慢和不恭敬。在世间,地位尊贵人的座位,是不允许地位比他低的人坐的。比如主人的座位,其仆人就不能坐;国王的座位,无论是大臣、百姓都不允许坐。由于古代人的等级观念较强,所以道宣律祖在这里以此来举例。这并不是说世人比僧人身份低贱,而是来到寺院,居士应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向僧人学习佛法,以恭敬心而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。

这里的“出世高僧”,既指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,也可以通指所有的僧人。因为只要能够舍俗出家,就是最为尊贵的。对他们所使用过的坐具、床具等也都应恭敬,怎么能随便就上去坐卧呢!《沙弥律仪》中便有“不得戏坐师座,及卧师床”这一条,其目的就是通过恭敬师父的物品,而表达对师父的恭敬。

“辄便相拟”,就是随便地拿自己和出家人比较,认为出家和在家两者都是平等的,所以自己坐出家人的座位也没什么。佛法所讲众生平等,乃是讲性体上的平等,指众生皆具佛性,从究竟的自性上来说是平等的,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不注重事相了。如果因此而认为没有老少,没有尊卑,没有前后等,不懂得尊重,完全没有礼节,这叫做“执理昧事”。比如说,年少者与年长者在根本的人格上是平等的,但这并不意味着年少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可以不讲礼节,不尊重年长者了。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,虽然从法性上讲是平等的,但不能因为所谓的“平等”而没有了尊敬。这就如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,两者人格平等,但学生在向老师学习,从个人素养的角度来说也好,报师恩的角度来说也好,都必须尊敬师长。

“勿坐僧床席”,这是指专门为僧人而设的座位,例如法师讲法时的法座、专供住持和尚的座位,或客堂中所设的僧人专座等。这并不是说世间人到寺院不可以坐着。如果有的座位寺院没有规定是僧人专用,即使僧人以前坐过,世间人也可以再坐。